世界杯不仅是球场上的较量,更是广告商的狂欢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除了法国队的夺冠和梅西、C罗的遗憾离场,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样精彩——品牌广告大战。从可口可乐到耐克,从百威到Vivo,全球巨头们砸下数十亿美元,只为在世界杯的聚光灯下抢占观众心智。
“洗脑式”广告的胜利:海信的“中国第一”争议
中国品牌海信在赛场边打出“中国电视,海信第一”的广告语,引发国内网友热议。尽管被质疑数据真实性,但这一波操作让海信全球知名度暴涨。数据显示,赛后其海外销量同比激增40%,印证了“黑红也是红”的营销真理。
“世界杯广告从来不是单纯卖产品,而是在卖一种情绪共鸣。”——某国际4A广告公司创意总监
耐克 vs 阿迪达斯:30秒广告价值2.4亿
两大运动品牌在世界杯期间展开“钞能力”对决。耐克的《Dream Further》用小女孩视角演绎足球梦想,而阿迪达斯则用梅西、博格巴等巨星拍摄《Creativity is the Answer》。据统计,仅决赛期间的30秒广告位就价值3500万美元(约2.4亿人民币)。
- 最意外赢家:俄罗斯本土企业Rostec凭借“防暴装备赞助商”身份,赛后股价上涨17%
- 最翻车案例:某啤酒品牌因“女性不能看球”的争议广告遭全球抵制
- 最科技玩法:Vivo通过AR技术让观众用手机“捕捉”虚拟世界杯奖杯
当克罗地亚队队长莫德里奇捧起金球奖时,或许没人注意到他球衣上某品牌logo的曝光时长达到53分钟。这场广告暗战证明:在世界杯的舞台上,每一个镜头都是价值连城的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