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八小新乒乓馆落成,徐寅生、张燮林(右)、曹燕华等到场祝贺。

1994年,国家队来镇进行热身赛,男单前4名一一亮相。

从左至右依次为刘国梁、孔令辉、王涛、马文革。

1997年英国曼彻斯特世乒赛,邬娜和刘国梁获混双冠军。图为邬娜回镇参加庆功会。

“直通巴黎”选拔赛最后的顶尖高手对决落户镇江,7名世界冠军和两名后起之秀将在新建成的大港体育馆上演巅峰对决,让所有热爱国球的人们欣喜不已。记者在采访我市乒乓届人士时,大家表示镇江乒乓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变化之大,令人感叹。

年龄较大的球迷们都会记得,1978年前,热爱乒乓的镇江人是在竹结构、泥地面的市阴雨球场内观赏张燮林回乡表演“海底捞月”的。而在这之前,市业余体校的乒乓球训练是在旧体育场边的一间阴暗潮湿的茅草棚里开始的。直到1978年镇江市体育馆建成,乒乓球训练也只能在入口两侧供休息和赛前热身的“内坑”里进行。由于“内坑”低于地面90公分,1991年的一次特大洪水灌入,使它成了“一片汪洋”,教练和队员们只好把球台搬上二楼,在走廊上开辟新的战场。

到了1988年3月,镇江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重点乒乓城后,镇江终于在1993年初建成了一座1600多平方米、设施较齐全、能承办大赛的乒乓球专用训练馆,并同时正式成立了镇江市乒乓球运动学校,用中国乒协秘书长程嘉炎的话来说,“这座乒乓馆在全国也不多,镇江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而2003年9月新落成的“八小”乒乓馆更是宽敞明亮,吸引了徐寅生、张燮林、曹燕华、蔡振华等乒坛名宿莅临祝贺。

到了2008年9月中旬,时任亚乒联主席李富荣参观市乒校时,也勉励镇江小乒手“珍惜这么好的条件,这与我少年时代打球的条件简直不能比。”另外,句容市实验小学、扬中市实验小学、镇江实验学校这几所省级传统校、省少儿培训基地和全市各辖市(区)内体育馆、工人文化宫、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各行各业,机关、学校、部队、社区都建有面积不等的乒乓馆(房),配有品牌球台器材,令城乡各地的乒乓爱好者快乐地健身、锻炼。

改革开放推动了全市乒乓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镇江先后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其中,曾有10人入选国家队和中国香港队。至今仍有1人(秦志戬)任国家队教练,1人(范瑛)为现役国手。1993年后,镇江出了秦志戬、邬娜、范瑛3名世界冠军,陈晴、柳絮飞3名亚洲冠军。镇江籍选手先后获得包括世乒赛、亚运会、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全国锦标赛等国内外各项比赛的冠军160多个。

改革开放的大潮使镇江的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逐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30多年来,镇江先后迎来过前国际乒联主席徐寅生,前任或现任国家体委领导伍绍祖(已故)、袁伟民、李富荣、蔡振华,乒坛名宿庄则栋、张燮林、许绍发、邱钟惠、郑敏之、陆元盛、施之皓和邓亚萍、王涛、马文革、刘国梁、孔令辉、张怡宁、王楠等一大批世界冠军莅临镇江。(王庆生 姜萍)

图片提供王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