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生鸡蛋,强身健体又补脑”“运动员都靠喝生鸡蛋增肌”……在养生圈和健身圈,生鸡蛋的功效流传已久,不少人将其视为天然补品。然而,生鸡蛋真的如传说中那般“神效”吗?它究竟有哪些好处?又暗藏着哪些风险?今天就来揭开生鸡蛋的神秘面纱,带你科学认识这种争议满满的食物!

一、生鸡蛋的营养成分:看似“完美”的营养包

鸡蛋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一个50-60克的鸡蛋,含有7-8克优质蛋白质,且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组成模式接近,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生物价高达94,是食物中最理想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之一。

此外,鸡蛋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群(如B1、B2、B6、B12),以及钙、磷、铁、锌等矿物质。其中,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有益;卵磷脂则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物质,被认为有补脑的作用。从营养成分来看,生鸡蛋似乎完整保留了这些天然营养,没有经过烹饪的高温破坏,理论上能让人体直接获取“原汁原味”的营养。

二、传说中的“好处”:是否真有科学依据?

(一)增强免疫力

支持者认为,生鸡蛋中的蛋白质未经高温变性,能为身体提供更“鲜活”的营养,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蛋白质是构成免疫细胞和抗体的重要物质,充足的蛋白质摄入确实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然而,生鸡蛋中的蛋白质在进入人体后,同样需要经过消化系统的分解,转化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与熟鸡蛋并无本质区别。

而且,生鸡蛋中含有的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会影响生物素和蛋白质的吸收,反而降低了营养利用率。所以,靠喝生鸡蛋增强免疫力,并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

(二)增肌健身

在健身圈,有人认为喝生鸡蛋能快速补充蛋白质,助力肌肉增长。但实际上,肌肉的生长不仅需要蛋白质,还需要合理的训练、其他营养物质的协同作用,以及充足的休息。且生鸡蛋中的蛋白质吸收效率不如熟鸡蛋,因为抗胰蛋白酶会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影响蛋白质的消化。相比之下,经过烹饪的鸡蛋,蛋白质变性后更易被消化酶分解,吸收效果更好。此外,生鸡蛋还可能携带细菌,健身人群如果因食用生鸡蛋导致肠胃不适,反而会影响训练效果和身体健康。

展开全文

(三)润肺利咽

在传统民间说法中,生鸡蛋有润肺利咽的作用,常被用于缓解咳嗽、咽干等症状。有人会将生鸡蛋打入碗中,加入香油、白糖,用开水冲服。但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目前并没有科学研究证实生鸡蛋具有这样的功效。而且,这种食用方式依然存在食用生鸡蛋的潜在风险,如感染细菌等,并不建议作为缓解症状的常规方法。

三、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比好处更值得警惕

(一)细菌感染风险

生鸡蛋最让人担忧的就是细菌污染问题,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沙门氏菌。感染沙门氏菌后,患者会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后果也更为严重。除了沙门氏菌,生鸡蛋还可能被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他细菌污染,这些细菌同样会引发肠道疾病,给健康带来威胁。

(二)营养吸收障碍

正如前文提到的,生鸡蛋中含有的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抗生物素蛋白能与生物素紧密结合,导致生物素无法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生鸡蛋可能会引起生物素缺乏症,出现皮肤炎症、脱发、食欲不振等症状;抗胰蛋白酶则会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使生鸡蛋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三)过敏反应

鸡蛋是常见的过敏原之一,生鸡蛋中的蛋白质结构完整,更容易引发过敏反应。过敏症状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红斑,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对于已知对鸡蛋过敏的人群,食用生鸡蛋无疑是“雪上加霜”,必须严格避免。

四、科学饮食建议:理性看待生鸡蛋

虽然生鸡蛋在营养成分上有一定优势,但从健康角度出发,其潜在风险远远大于可能带来的好处。为了安全有效地获取鸡蛋的营养,建议将鸡蛋煮熟后食用。烹饪过程不仅能杀死鸡蛋中的细菌,还能破坏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